要是没得这重庆波形护栏啊,那天我直接就冲到山底下去了。近日,红宝乡村民袁定才说起自己一个月前险些发生的一起车祸,仍心有余悸。
袁定才说,8月初,他用摩托车拉烟叶下山,下坡车速有点快。在一弯道处,一辆大货车突然迎面驶来,他猛打车头转向路边,避让大货车。
“路的一边靠山,一边是悬崖。那天下着大雨,路很滑,幸亏有防护栏挡着,不然就冲到山底下去了。”袁定才说,帮他捡回这条命的是刚建成不久的波形护栏。“这些防护栏,夜间还能反光,我们开车又多了只眼睛,踏实多了。”袁定才说,道路安上重庆波形护栏,就像系上“安全带”。
一道道重庆波形护栏,增添了安全保障,让群众心里更踏实。今年,全省启动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,攀枝花建设任务为447公里,为历年之最。
乡村“裸路”让人忧
近年来,我国农村道路通车里程和道路状况不断提高,机动车大量进入农村家庭,农民开机动车出行日益频繁。然而,受各种因素影响,大量农村道路没有信号灯、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,被称为“裸路”。这让农村道路陷入了“公路通了,路面好了,事故却多了”的尴尬局面。
8月27日清晨,家住盐边县永新镇的夏大姐发现一辆黑色轿车卡在斜坡上,车身一侧被石头垫起呈悬空状。她叹了口气说:“最近,这已经是第七辆出事的车了。”
说起这起事故,夏大姐称“一点都不奇怪”。她说:“这段路到了晚上光线不好,岔口又没有指示牌,车速快了很容易出事。”
以前都是坑坑洼洼的泥路,行车走路的速度相对较慢。如今,路面的硬化提高了车速,也带来了新的问题。长期以来,农村地区的驾驶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速度控制,路好了,就开快车,尤其是道路交通安全标志的“缺席”,让个别司机产生了“裸路就可以狂奔”的误解。
今年雨季,几场暴雨过后,我市一条农村公路上裸露着大块大块的石头,车辆都小心翼翼地经过,一路上仍险象环生。“都是冲坏了修,修好了又被冲坏,每年都要修上好几次,否则根本走不了,年年如此。”群众对此颇有怨言。
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,农村道路本应由所在乡镇、村负责养护。然而,近年来,各乡镇、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修路上,养护没有跟上。“村村通”工程中,除国家、省、市和区县补贴外,不足部分还需地方自筹。而这部分资金主要来自农民群众自筹和社会捐款,很难保证资金的充足。
在采访时发现,由于乡亲之间都比较熟悉,司机开车时经常会很热情地与其他人攀谈,甚至时不时地回头。一旦遇到紧急情况,司机常常急刹车或者大转向。熟人熟路,司机“盲目自信”的背后,是对交通安全常识的漠视。
多方构筑“安全路”
“安保工程绝不仅仅是安装防护栏这么简单,它是系统工程。”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,只有有序推进安保工程的规划、投入、组织、管理和养护,安保工程才能真正发挥预防性作用,才能为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构筑起持续长效的安全屏障。
“今年是农村道路安保工程实施的第一年,我们坚持把做好规划放在第一位。”该负责人告诉记者,在规划重点上,我们施行先重点后一般,先边远山区后河谷地区,以及以路侧防护为主,减速设施为辅,同步完善标志标线。
据介绍,我市安保工程先实施道路等级高、车流量大、通客车的道路,再逐步推行到其它道路,因地制宜地合理选择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形式;在易发生车辆翻覆、坠崖等恶性事故的路段设置防撞护栏,在需要车辆强制减速的路段,设置减速设施,在交叉口或急弯通视条件较差的路段设置反光镜等。
“通过这些资金的筹措,有力保障了安保工程的顺利实施。”市公路局有关负责人说,下一步还将扩大筹资渠道,让安保工程更多地惠及广大群众。在组织方面,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了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领导小组,并积极加强与公安、安监、财政和发改委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,为全面实施安保工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支撑。
“如果说安保工程是保障广大群众出行的生命线,那么养护就是保障安保工程的生命线。”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,他们针对安保工程建设里程不断增长,日常维护工作量加大,安保工程实施后,时常发生车辆、水毁地灾损坏及部分丢失等问题,就如何实现安保工程长效发展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。
此外,还建立了安保工程项目公示制,并向社会公开了监督电话。在重庆波形护栏的端头或护栏板上印上了路政部门的联系电话,让群众在发现护栏被撞或者发现护栏损坏后,能及时告知路政管理部门,达到及时维护的目的。
“养护好安保工程就是对广大群众的生命负责。”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告诉记者,养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,他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,加大养护力度和完善养护方式,从而进一步发挥安保工程的重大作用。